玉米“保险+期货”助安徽农民稳产增收
“之前由于缺乏合适的避险工具,玉米价格的波动让我们在经营中遇到了不少困难。而‘保险+期货’很好地规避了种植风险,帮我们种植户解决了收益不稳定等很多问题。”近日,年近五旬的安徽泗县农民汪夫利高兴地告诉记者。
10年前,航空兵转业的汪夫利回乡承包了500亩田地,签订了15年的合同并一次性预付了5年的承包费。然而种地一点没有比在部队开飞机容易,一场大风就可能颗粒无收,市场价格的波动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,汪夫利曾一度陷入困境。
和汪夫利一样,安徽省阜阳市种粮大户葛翔对灾害、产量和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等带来的风险同样心里没底。2011年从安徽科技学院毕业后,葛翔就跟着父亲进行粮食生产。葛翔的父亲是“全国种粮大户”,其合作社共流转承包土地约8000亩,其中有5000亩从事粮食生产,主要以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水稻等品种为主。“如果碰到自然灾害,粮食价格下降,种粮大户毫无招架之力。”葛翔说,2016年,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玉米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,让和他一样的很多种粮大户吃上了一颗“定心丸”。
期货市场如何创新服务三农模式,充分发挥其作为金融衍生品工具的积极作用,是交易所、期货公司甚至保险公司不断探索的新课题。近年来,在大商所的支持下,国元期货与国元保险根据市场需求创新积极开展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,推出了玉米价格险和收入险,帮助农民降低玉米价格波动与种植产量下降的风险,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组织生产,确保农户总体收入平稳,以达到更贴近农户实际需求、更好解决农户问题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。其中,玉米价格险试点项目保障了安徽省亳州和淮北地区的9.182万吨玉米,以大商所黄玉米期货C1801合约为保险标的,目标保险价格由安徽省参保当地种植大户、贫困户根据盘面价格商定,期限为2017年8月7日至2017年12月7日。2017年12月7日,玉米C1801合约保险期间内的约定结算价为1661.8元/吨。保险公司按照承保价格1670元/吨,赔付农户共计80.8万元。
玉米收入险试点项目保障了安徽省阜阳地区的4.5万吨玉米,以大商所黄玉米期货C1801合约为保险标的,目标保险价格由安徽省参保当地种植大户、贫困户根据盘面价格商定,期限为2017年8月7日至2017年12月7日。
阜阳市是安徽省主要的玉米产区,黄淮海较有影响的玉米集中产区,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公顷左右,约占全省面积的35%,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超过该省1/3。此次项目涉及玉米种植大户200余户,按亩产900斤投保,覆盖面积10多万亩,种植大户参保意愿强烈。在安徽这样的非主产区开展玉米收入险试点,能够更为直接有效地规避玉米价格下跌、产量下降为农户带来的双重种植风险,充分保障农户种植的积极性,对稳定粮食生产、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再保管理部总经理高锷介绍,2017年,安徽省委省政府响应中央要求,在安徽省委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“继续开展‘保险+期货’试点。扩大农产品收入保险试点。”安徽地区玉米“保险+期货”价格险、收入险试点受到安徽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,并给予保费补贴,受到了当地农户的欢迎。经过连续两年的试点,“保险+期货”模式得到了安徽省试点地区管理部门和种植户的认可,在服务实体经济、服务“三农”工作中,充分发挥了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。